一个中年公务员的同爱经历(十四)……
写出深刻检查!从现在起,同学们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,树立共产主义道德风尚,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去指导自已的生活和言行,要继续贯彻“学生守则”,广泛开展“五讲”、“四美”、三热爱”活动,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!”
原来是我们班一个来自成都的同学,姓陈,二十三岁了,一直在暗恋我们班一个十九岁的女同学,写了一封求爱信,偷偷夹在她的书本里。这位女生发现后,觉得受了侮辱,哭着把信交给了班主任,当天班主任把陈姓同学叫到办公室,进行了严肃的批评。这个同学吓得要死,好话说尽,连连承认错误。
我要送信的事算是胎死腹中了。
后来学校发生了一件轰动全校乃至全社会的事,更使我打消了向郑梅示爱的念头。
十、情是何物
自从发生了情书的风波以后,我和郑梅的交往小心翼翼起来——当然,在此以前也只能算是一般同学的交往,只不过彼此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心事而已。
我对郑梅的感情是爱慕?还是爱恋?还是按照传统习俗,解决自已“婚姻大事”的择偶表现?我说不清,起码没有对志远那种缠绵悱恻和执著痴迷,我和郑梅之间始终是理智的。
恢复高考后的77级、78级的全体学生和79级的一半大学生,谓之82届,又叫“新三届”。
有人这样形容82届大学生:82届人是是天之骄子,是幸运儿,是有社会经历的老童生,是‘囊萤’、‘映雪’的读书郎,是性蒙昧者,是笨拙地开始学习将理想主义置换为实用主义的小于连,也是后几届眼中的土鳖。
那个年代,我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性的教育,也没有这方面的书刊可读。我不知道什么是同性爱,对异性之间的感情也是朦朦胧胧的。但是“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”的观念却是根深蒂固的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极其看重婚姻和家庭的价值,常常以此作为人生成败的标志。结婚就意味着尽社会责任,尽儿女之孝道。不管你喜欢不喜欢,现实社会中,绝大多数同性爱者还是选择了结婚这条无可奈何的道路,否则你无法承受来自社会文化规范和各方面的压力。
要是时光倒流二十年,要是社会有足够的宽容,要是我和志远都明确自已的倾向,我们可能会结合在一起,我们会幸福地生活着,我也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精神的折磨,志远也不会有现在的人生结局。但这一切都已是假设,无可奈何花落去,流水落花春去也。
不是有人这样说过吗:生活就象强奸,要么去反抗要么就享受。
博尔赫斯在《棋》中写过:“上帝操纵棋手,棋手摆布棋子,上帝背后有那位神祇设下尘埃、时光、梦境和苦痛的羁绊。”黑夜与白天组成另一张棋盘,牢牢将棋手囚禁在了中间。
人生如棋……
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,虽然生活充满了无奈和伤痛。
我贼心不死,还想通过一种合适安全的方式,向郑梅剖白我的心迹。
一个星期天的上午,我和郑梅正在编排新的一期板报。
郑梅还是负责写字,我则插花,镶边,设计图案。
“你怎么总是画些荷花呀?”郑梅停下来看着我问。
“济南之美在于‘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’呀。荷花是我们济南的市花呀。”我自豪地说。
“‘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’,是君子之花。”她说。
“是呀,李清照就是一个君子,她是我们济南人,她在《如梦令》中就写到荷花:‘长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,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,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’。‘溪亭’就在我们济南。”
“她写的‘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’也是千古名句。”郑梅问。
“是,我们去趵突泉公园时,不是参观过李清照纪念堂吗?”我接着说,“李清照一生,几有波折,而最无忧而美好的时光,当属她新婚后与赵明诚恩爱有加的日子。在赵明诚病死后,她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军吏,谁知这个张汝舟是个图谋钱财的小人,贪赃枉法,她毅然告发了张,被迫于三个月后就解除婚约了。”我说这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“可见古谚说的:‘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’是有道理的。”郑梅不知是否明白我话里的含义?。
“女孩儿嫁错郎,就有的苦吃了,李清照在离婚后只身流落江南,孤苦无依,才写出了那首著名的《声声慢》。‘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?’”我步步为营。
“‘寻寻觅觅,’。现在象赵明诚品才兼优的的人恐怕不好寻觅。”郑梅微笑着。
“你对我们班写情书的事怎么看?”我试探着问。
正说着,班长急匆匆走进了教室,紧张地说:“我们班的周卫星同学上吊自杀了。”
我和郑梅大吃一惊,不约而同地问:“怎么回事儿?在哪里?”
在学校南面一个村子的水井边柳树上上吊的,是今天早上发现的,已经报案了。”班长惊魂未定地说。
周卫星是蓬莱人,大约在二十多岁吧,入学前是村里的民办教师。平时不大说话,文质彬彬,笑容可掬,小伙子比较帅气。经常戴一个鸭舌帽,西装革履,可以看出他家经济条件是不错的。
后来我们才知道了事件的来龙去脉。
周卫星考上大学前,和学校的一个女同事谈了几年恋爱,感情甚笃。周卫星考上大学,她女朋友怕他变心,想方设法笼络他,给他买了一块高档手表——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。平时经常给他写信,还主动到他家帮着做活,在假期里,二人卿卿我我,很是恩爱。
谁知在周卫星入学的第二年,他女朋友也考上了大学,从此开始嫌弃周卫星,感情逐渐冷淡,不再给他写信了,并且写信向他索要手表。周卫星却深深地爱着她,他通过各种方式,想极力挽回这份感情。他请假去她学校找过几次,被拒之门外,他几次回家,也是无功而返。他接连不断地给他哥哥写信——他哥哥是村支部书记,在村子里也是有影响的人物,求他给做帮着给女方家庭做工作,以期破镜重圆。
他哥哥本来为弟弟考上大学而自豪,见他弟弟深陷恋爱中不能自拔,很是生气,回信苦口婆心教育他:不要过早考虑个人问题,要集中精力学习。这时周卫星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,根本听不进他哥哥的劝告,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家写信。他哥哥干脆信也不写了,就把当时报纸上的一些有关教育青年学生如何端正态度,认真学习的文章剪载下来,给他弟弟寄来。
周卫星彻底绝望了。他想到了自杀。他第一次是跑到青岛,想跳海自尽。当来到青岛栈桥,看到山青水秀,海天一色,大自然的美使他有所触动,又放弃了死的念头。回学校后,他还是与他女朋友联系,想重新得到他的芳心,可是现实又一次次击碎了他的幻想。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,去意已定。由于他平时不大和同学们交谈,大家都没有觉察到他有什么异样。
星期六下午,他拿出他所有的饭票,买了一些菜,请他宿舍的同学吃了一顿饭,然后回宿舍整理他床上的用品——因为他平时很爱整洁,再说大家忙着期末考试,没有看出他有什么反常。他晚上他走出很远,到了城南一个村子,在村头一个水井边上,有一棵柳树,他用腰带挂在树上,上吊自杀了!
第二天该村一个村民早起打水,才被发现。经当地派出所查验,从他身上发现了学生证,才知道是我们学校的学生。
后来从周卫星的笔记本上发现,他一段时间来根本就没有心情听课了,本子上全写满了二句话: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”
周卫星同学的死,不啻在校园里爆炸了一原子弹。全校为之震惊了。冲击波甚至波及到了社会。
学校立即召开了全校大会,校长极其痛心和严肃的讲了话,全校开展了大讨论,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规定,学习和教育持续了一个多月。
痛哉,卫星同学!悲哉,卫星同学!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结束了!
学校加强了管理,充实重申了校规,严禁谈恋爱,交谊舞培训班也暂停。一派风声鹤戾。
我把给郑梅写的信撕掉了,暂时斩断情丝,一心向佛吧。
周卫星同学的死,是令人痛惜的。但从另一个角度讲,他凄惨地诠释了爱情的魔力
爱情是人类永恒的
……